
绍兴市重点项目
攻关“揭榜挂帅”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统筹配置一批创新、实用人才及团队资源,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业短缺技术,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计划。根据产业需求,每年摸排、遴选和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二)参加对象。申报主体为全市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的高新企业、人才企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高等院校和引进共建产业研究院。揭榜对象为国内外具备技术攻关能力的高校院所、企业、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
(三)实施原则
以用为本、务求实效。鼓励企事业单位从实际技术难题解决需求出发,提出企业或产业共性关键核心的“卡脖子”问题清单,着力提升产业链、创新链。
完善机制、协同合力。完善“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攻关的全链流程和制度机制,调动项目主体和人才团队积极性,确保项目攻关顺利推进。
大胆创新、包容失败。鼓励企事业单位、揭榜人才和团队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建立容错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解决后顾之忧。
二、活动安排
(一)建库(5月底前)。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四大主攻方向,市县联动成立工作组,深入企业调研走访,摸排产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科研难点、技术堵点,梳理形成产业短缺技术、替代进口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三张清单,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库。
(二)发榜(6月初)。在摸排基础上,对三张清单进一步梳理筛选,编制《绍兴市“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新媒体面向全球发布,并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引才大使”、科技服务机构等渠道广泛发布榜单公告,充分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和创新人才积极参与。
(三)揭榜(6月底前)。积极支持海内外有能力的机构、团队、个人对接攻关项目,加强全过程沟通衔接。推动需求方、揭榜方加强对接洽谈,由需求方自主择优确定揭榜人才团队,经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签署合作协议,形成项目攻关方案,启动项目攻关工作。
(四)评榜(7月)。对成功揭榜、联合开展攻关的项目,按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组织评审。
(五)奖榜(9月底前)。对经集中评审立项的揭榜攻关项目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或相关重大人才科技活动中奖榜公布,给予相关扶持,发挥引领带动效应。
三、项目扶持
(一)开辟绿色通道。对揭榜项目纳入市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申报评审范围。
(二)项目经费资助。对揭榜项目进行集中评审,择优视同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并按项目总投入的 2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 万元,且不超过揭榜额,项目立项后首拨 60%经费,在项目实施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
(三)项目经费保障。市财政资金补助市直、越城区(滨海新区)范围内的立项项目;其他区(县、市)范围内的立项项目由属地政府按上述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四)人才服务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揭榜人才和团队可优先参评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经认定后的揭榜项目负责人可申领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不受是否评定为市级科技专项或人才项目的限制),凭卡享受医疗保健、文体休闲、交通出行、出入境签证、车驾管理等10方面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周报月访”联系机制。各区、县(市)每周需向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报送项目揭榜情况。市县两级人才办、科技局每月走访了解揭榜攻关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深化“三驻三服务”机制,发挥“驻企服务员”纽带作用,建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服务员制度,在常态化需求摸排、人才与企业对接洽谈、后续政策兑现等全流程提供“一对一”服务。
(三)建立揭榜挂帅评价机制。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以解决重大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将“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攻关纳入科技项目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和评审流程,优化揭榜人才和团队评价标准,用竞争的机制、柔性的方式,在全球范围遴选和吸引创新人才和领军团队。
(四)建立专项督查通报机制。各地要高度重视抓好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攻关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加强经常性的联系服务,特别是要确保政策兑现及时到位。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将适时开展督查,对联系不紧密、服务不到位、政策兑现不及时的情况进行通报。